原名王长简,1946年以前用笔名芦焚。河南杞县人。在开封读中学。学生时代曾与同学办过刊物。 1931年高中毕业后赴北平谋生。九一八事变发生,即参加反帝大同盟,进行救亡宣传工作。最初的小说《请愿正篇》,写学生的抗日爱国热情,发表于《北斗》。1932年与汪金丁等创办文学杂志《尖锐》。接着,专心从事创作。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谷》,深切表现了北方农村的衰微,善于描写场景,富有悲哀的抒情气质,1937年因艺术风格独特而获《大公报》文艺奖金。前期的散文凄婉,有诗意,与小说一样带有京派风味。 1986年秋,从北平到上海。不久抗日战争爆发,遂长期蜇居于日军占领的上海。1941年至1947年,任苏联上海广播电台文学编辑。大部分写于这个时期的《果园城记》诸篇,以凄凉而温暖的回忆笔调,写一个小城的历史及各种小人物的命运。这个城成了中国社会停顿和倒退的缩影。他还写有长篇小说《结婚》等,由表现农村的败落,进而暴露战时都市的癫狂。他本是个抒情小说家,当转向社会讽刺时,又给讽刺文学加入了传奇色彩和寓意性质。他还尝试将外国文学名著改编为剧本,如《大马戏团》、《夜店》(与柯灵合作),显示了他戏剧创作的才能。1946年后相继任过上海戏剧学校教员、上海文化电影制片公司特约编辑,写过电影剧本。 建国以后,他历任上海出版公司总编辑、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到河南、山东、东北各地访问,写了的作品主要收入《石匠》集中。1957年至今一直是作协上海分会专业作家。60年代初期,曾专著于历史小说和历史剧的创作,发表了剧本《西门豹》、《伐竹记》和小说《西门豹的遭遇》等,颇得好评。七八十年代以来努力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整理、重写旧作,也成为他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著作书目] 谷(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 里门拾记(短篇小说集)1937,文生 黄花苔(散文集)1937,良友 落日光(短篇小说集)1937,开明 野鸟集(短篇小说集)1938,文生 江湖集(散文集)1938,开明 无名氏(短篇小说集)1939,文生 看人集(散文集)1939,开明 上海手札(散文集)1941,文生 无望村的馆主(中篇小说)1941,开明 果园城记(短篇小说集)1946,上海出版公司 结婚(长篇小说)1947,晨光 马兰(长篇小说)1948,文生 大马戏团(剧本)根据安特烈夫《一个挨耳光的人》改编,1948,文生 夜店(剧本)与柯灵合著,根据苏联高尔基《底层》改编,1948,上海出版公司 历史无情(长篇小说)1951,上海出版公司 春梦(短篇小说集)1956,香港艺美图书公司 石匠(短篇小说集)1959,作家 保加利亚行记(散文)1960,上海文艺 山川·历史·人物(散文、小说等合集)1979,上海文艺 恶梦集(短篇小说集)1981,香港文学研究社 芦焚散文选集 1981,江苏人民 芦焚短篇小说选集 1982,江西人民 上海三札(散文集)1983,宁夏人民 [研究资料书目] 师陀研究资料(刘增杰编)1984,北京 (吴福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