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安平人。原名孙树勋,在保定育德中学读书期间开始在校刊《育德月刊》上发表文学习作。1933年高中毕业后无力升学,到北平流浪,为了谋生先后在市政机关和小学校当职员。1936年到安新县同口镇的小学校教书,白洋淀一带人民的生活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几十年来“白洋淀题材”一直贯穿于他的文学创作。 1937年冬参加抗日工作,曾编印出版革命诗抄《海燕之歌》,在《红星》杂志及《冀中导报》副刊发表论文。1939年调晋察冀通讯社,编辑晋察冀最早的文艺刊物之一《文艺通讯》,并编写出版了《论通讯员及通讯写作诸问题》。此后,在晋察冀文联、晋察冀日报、华北联大担任编辑和教员。1941年在冀中区编辑《冀中一日》时曾写过一本辅导文学青年的基础文艺理论小册子《区村和连队的文学写作课本》,即后来的《文艺学习》,在辅导青年写作方面作出不少贡献。1944年到延安,在鲁艺工作和学习。这时发表了反映冀中白洋淀军民抗日斗争生活的优秀短篇小说《荷花淀》,受到广泛好评。 1949年后在《天津日报》社任编辑,不久被选为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写出了著名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和《铁木前传》等。这些作品仍以冀中平原为背景,但在人物性格的刻划和具体的社会风情描述上都更为细致深入和丰满。这个时期不仅创作活跃,成果丰硕,文学批评观点也趋于成熟,出版了有鲜明见解的《文学短论》。1956年开始患病,以后创作减少。1958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白洋淀纪事》,在读者中流传较广、影响颇大。 1976年后,常有散文和诗作发表,还写了一系列“云斋小说”。此时的作品结集为《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尺泽集》等。 孙犁的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刻画了众多劳动者,尤其是农村青年妇女的形象,形成了他朴实深沉、优美淡雅的文风。他的创作风格及一些学习、模仿孙犁风格的中青年群常常被人称为“荷花淀派”。 1982年出版的五卷本《孙犁文集》叫详尽的收录了他在此以前的创作。现在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名誉主席。 [著作书目] 民族革命战争与戏剧(理论)1938,冀中人民自卫军政治部油印 论通讯员及通讯写作诸问题(理论)1940,晋察冀社 鲁迅、鲁迅的故事(少儿读物)1941,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 区村和连队的文学写作课本(理论)1942,冀中文建会油印;又名《写作入门》,1950,中南新华书店;又名《文艺学习》,1950,上海文化工作社 少年鲁迅读本(少儿读物)1946,张家口教育阵地社 荷花淀(小说、散文集)1947,香港海洋书屋;1959,人文 文学入门(理论)1947,冀中新华书店 芦花荡(短篇小说集)1949,群益 嘱咐(短篇小说集)1949,天下 村歌(中篇小说)1949,天下 农村速写(散文、小说集)1950,读者 采蒲台(短篇小说集)1950,三联 文学短论(论文集)1950,上海文化工作社 山海关红绫歌(诗集)1951,知识书店 风云初记(长篇小说)1集,1951,人文;2集,1953,人文;1—3集,1963,作家 文学短论(续编,论文集)1953,上海文化工作社 白洋淀纪事(小说、散文)1958,中青 铁木前传(中篇小说)1959,天津人民 村歌(小说集)1961,人文 津门小集(散文集)1962,百花 白洋淀之曲(诗集)1964,百花 晚华集(散文集)1979,百花 秀露集(散文、小说集)1981,百花 耕堂杂录(杂文集)1981,河北人民 澹定集(散文集)1981,百花 琴和萧(小说、散文集)1982,花山 孙犁小说选 1982,四川人民 孙犁文集(1—5册)1981—1982,百花 耕堂散文 1982,花城 尺泽集(散文集)1982,百花 书林秋草(杂文集)1983,三联 白洋淀之曲 1983,新蕾 孙犁诗选 1983,河南少儿 孙犁散文选 1984,人文 远道集(散文)1984,百花 编辑笔记 1985,山西人民 老荒集(散文集)1985,上海文艺 陋巷集(散文集)1987,百花 耕堂序跋 1988,湖南人民 无为集(散文集)1989,人文 芸斋小说 1990,人民日报出版社
[研究资料书目] 论孙犁的文学道路(冉淮舟)1982,陕西人民 孙犁作品评论集 1982,百花 孙犁研究专集(刘金镛、房福贤编)1983,江苏人民 孙犁作品欣赏(林焕标、卢斯飞)1984,广西人民 孙犁的小说艺术(金梅)1987,北京 (刘慧英)
|